2022春夏TTF大環境核心【共同體的新日常】與色彩分析

2021/01/04

文= 紡拓會趨勢小組

在現今非以直觀可看見真相的悖論時期,人們透過創新的思維,發展多元性模式,共同尋求安全、可信賴與明確的可持續未來。
藉著數位科技的支持下,無論是人與自然、跨地域、跨種族或是跨立場,我們都需要一種由下而上攪和而成正向動能,凝聚信念彼此唱和;藉由共同的價值觀將導向人與自然的和諧,營造理性而暖和的正向思維。
2020年發生的COVID-19無疑地影響了全球,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無論各自立場如何,人們都意識到了“命運共同體”這個議題,而且人們在討論的不僅是跨地域、跨種族,還有人與自然的命運共同體,“如何朝向可持續的未來?”發展,更是大環境趨向—群體設計、實用裝飾與數位生態的共同議題。

 

生活型態的改變

面對可持續的未來,數位化無疑是未來必然發展的方向之一。在前幾年,時尚界就開始尋求數位化的解決方案,人工智慧、虛擬設計、數位產品開發、網絡化工廠和3D列印,任何能夠減少庫存,並降低風險的方式都具有發展優勢。而COVID-19的出現,更加速了數位化的腳步。
COVID-19無疑改變了世界,機器人更快速地取代了人的工作,不僅是像Amazon Go這樣的無人商店,在醫療現場,機器人不怕被傳染,可以遠距操作,在疫情期間加速了替代人的使用,也更明確了未來機器人的發展。
此外,在各國政府發放防疫補助之後,人們也開始認真討論UBI(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val basic income,指由政府或團體組織無(條件)資格限制地發放給全體成員,以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條件)的適當性。但畢竟沒有一個系統是完美的,UBI的實施將可補足資本主義資源過度集中的缺憾。面對系統性的失業(機器人取代人們工作),基於人道與社會穩定,UBI可緩解因為COVID-19的結構性失業問題。
Textile View主編 David Shah提到,消費者現在正在尋找的是安全性、可信賴性和明確性。為了能在這個不確定的時期,尋找到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滿足人們基本需求-內在的安定與安全感,這一季我們看到人們更渴望尋求共同的價值觀,希望從而獲得生存的意義。

 

photo : Shutterstock

 

不過,身處在現在這樣的一個非直觀可斷定的悖論時期,所謂的“共同”的概念,也和我們傳統中的想法不一樣了。
“共同”這個概念,我們前幾季曾經在討論跨性別、跨季節時提過,跨性別是因為現在朝向中性的方向發展,而跨季節則是因為氣候變遷導致季節變換快速,以及不再這麼四季分明,因此呈現跨季節的趨勢。而這一季的“共同”概念,則是強調以實用性為思考角度,以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出發,朝可持續性方向多元思考可行的方式。
而在討論“共同”概念時特別出現悖論,則是因為人是多元的,如果是過於追求一致性的流程,反而無法持續,無法達到可持續的未來。因此,本季的“共同”需要的是更多的可能性。

 

2022春夏的整個方向都是朝向可持續性發展,為了達成這樣的長遠目的,而必須以有別於過去習以為常的方式進行,這些新的方式充滿著創意,並將形成許多新的商業模式,這也就是所謂悖論時期的特色。
正如疫情期間人類學家Philippe Descola的呼籲,各界應該訂定新的“地球政策”,因為地球是一個共同的房屋,不應該只留給人類使用,而應該是在同一生命鏈上的人類與非人類共享的宴席。
Philippe Descola的工作是發展人類與非人類之間關係的比較人類學,這徹底改變了人類科學領域以及對當今時代生態問題的反思。Philippe認為全球性傳染疾病的流行,是因為當前世界制度(後工業資本主義)的某些特徵造成的。因為畜牧業、工業式農業、礦業等資源的過度開採,導致野生生物的病原體與人類更加緊密地接觸,而造成流行病的傳播。危機情勢更導致每個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存在不平等現象。

 

時尚產業的悖論

由於疫情的危機,時尚產業重新思考供應鏈的重塑。數位製程的發展,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生產;透過虛擬科技,可以豐富實體體驗;為了提升競爭力,必須和競爭對手合作,共享資源;為了反快速,實現慢活,發展在地化生產;借助數位科技,延續原本的實體文化與藝術;增加裝飾性,讓消費者因為對於設計產生情感而延長使用。
例如,矽谷羊毛鞋新貴Allbirds與擁有70年歷史的產業巨頭adidas在技術上是競爭對手,然而今年6月,兩家公司宣布將合力設計一款「迄今為止碳足迹最低」的運動鞋。
由於雙方各自擁有成熟技術,包括adidas的Parley海洋系列,Allbirds的綠科技自然材料與碳評估系統,兩者的無私交流預期也將加快產業在環保上的合作。
Allbirds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Tim Brown說,在可持續性的道路上,我們看不見彼此的競爭,我們共同面對的是與未來的競爭,“如果我們不迅速帶來改變,就沒有未來可言。”

 

生態希望

人們在疫情期間感受到對於自然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對待自然更為謙卑,人們體會到,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自然能夠永續,人們才能夠永續。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污染監測衛星,發現疫情之後中國二氧化氮(NO2)的排放大量減少。證據表明,這種變化至少部分與冠狀病毒爆發後的經濟放緩有關。

 

photo : NASA

 

二氧化氮是機動車、發電廠和工業設施排放的有毒氣體。上面左圖顯示了從2020年1月1-20日(隔離前)和2月10-25日(隔離期間)全中國範圍內的NO2值。數據是由對流層監測儀(ROPOMI)在ESA的Sentinel-5衛星上收集的。透過傳感器,NASA的Aura衛星上的臭氧監測儀(OMI)也進行了類似的測量,發現NO2污染的減少首先在武漢附近出現,但最終擴散到全國各地。
上面右圖則是2020年3月25日,印度政府對13億公民進行嚴格封鎖,以減少COVID-19冠狀病毒的傳播。全國範圍的封鎖禁令減少了工廠的活動,並大幅降低了汽車、公共汽車、卡車和飛機的交通往來。在人類活動減少了一周之後,NASA衛星傳感器在印度北部的每年這個時候觀測到的氣溶膠水平處於20年來的最低水平。

 

回歸本質

因為疫情,人們開始重新探討許多事物的深層本質。關於本質的探討,這一季更強化了本質主義的思維。人們開始重新思考回歸本質。在這段封鎖期間,人們開始檢視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從消費、活動、人際關係…,並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方式,試著區分優先事項、例行工作與徒勞的基本生活。
在設計領域也同樣有著相同的思考,對於本質主義者而言,設計必須同時具備概念與使用壽命長,在原生設計的實驗過程裡,將透過精心設計只保留設計本身的基本要素,並以精良的技術為基礎。

 

source : Design&Think紀錄片

 

重建新舒適圈

必要性的重新思考,對於我們的確是一大挑戰,也就是說,大家必須跳脫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舒適圈。人們為了因應環境的改變被迫重建新舒適圈,最先看到的是基本衛生習慣的改變,人們發揮了創意,創造出許多新的打招呼方式,取代了長久的擁抱與親吻,展現運用創意正面應對生活的態度。

 

photo : Shutterstock

 

隨著社會的生活方式產生流動性,生活空間的界線變得模糊,像是在家也有機會直播或參與會議,隱私空間和展現自我之間難以界定。
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之間的模糊界限,會簡化服裝的用途,轉而追求舒適性和流動性,對於衣著將產生很大的影響。人們將會需要可以自在出現在各個生活空間的服裝。而如何應對環境的流動性,也將成為我們的新日常。
因此2022春夏,我們以“共同體的新日常”為核心概念,為大家整理出“群體設計”、“實用裝飾”與“數位生態”三個方向,希望能協助產業在不確定的大環境中,朝向永續持續前進。

 

 

2022春夏色彩分析

在2022春夏在尋找“共同體的新日常”思維影響下,本季的色盤主要呈現三個方向:
方向1. 自然生態的深沉濃郁色調
自然濃郁、在地、樸實的濃郁色。延續秋冬的高佔比,在2022春夏仍持續第一。色彩具有原始物質與自然撫慰的情感力量,或是後工業的沉靜深色調,整體兼具理性與現代感。
方向2. 帶有調和角色的粉彩色
off-white和off-L.G.的高明度灰彩,以及Pale和Light的高明度淡彩,在本季呈現淡雅平和、療癒修復的感受。不飽和而帶有透光的色彩,給予人們細緻舒適的療癒,可讓身心紓壓的平和色系。
方向3. 彩度高的暖色相
本季彩度高的色彩集中在偏暖色相的位置,是令人感受到樂觀與積極的鮮明色彩。像是在熱帶花園、或是在天堂,一種自由自在的創意展現。同時帶出健康、活力與藝術的未來感。

 

source:TTF

您已經超過非會員的免費瀏覽次數。

本文限制VIP專屬

·簡單填寫email,加入免費會員
·每天一杯咖啡,進階VIP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