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於高機能性紡織品的Performance Days布副料展,月前於德國慕尼黑展出綜合機能+永續兩大主題的尖端紡織品。且由於時尚機能的市場需求日益擴大,不僅運動品牌在此尋找最新的創新,越來越多的時尚公司如Hugo Boss和Marc O'Polo也在此尋找外套的創新材料。因此主辦單位也將展館移至Messe Munchen,以容納更多的參展商與買家。
2018年11月舉行的Performance Days,主題聚焦於水資源的管理,探討包括從作物生長到染色和水洗的用水量和水污染。呼應這個主題,展覽中的重要趨勢包括:在原料階段就能蓄水的布料,以及生產時可以降低水對環境衝擊的回收再生紡織品。
大會獲獎新品
Performance Days每屆均頒發兩大獎項,表揚傑出的新產品。其中ECO PERFORMANCE AWARD(環保機能獎)表揚永續產品,PERFORMANCE AWARD(機能獎)則是獎勵新的機能亮點。
本屆獲得ECO PERFORMANCE AWARD的是台灣的泓威有限公司(Jou Jou Fish)。獲獎的貼合(laminate)布料產品結合不同的環保科技,被評審團形容為「目前市面上最佳的生態解決方案」。這項產品由100%再生尼龍製成,包含一層微孔膜(機能性15K/10K),是未使用溶劑製造的薄膜,因此能節省用水。布料是以先染纖維(原液染色)為材質,耐久防水(DWR)塗層則是採用乾式後處理技術。唯一可以改善之處是,目前採用的尼龍是以工業廢棄物製造,未來可增加採用消費廢棄物製造。
獲得PERFORMANCE AWARD的是日本Green Threads公司質感細緻但極度牢固的抗撕裂高機能布料,重量只有17g/m2,使用非常纖細(7d與4d)的尼龍絲(機能性布料以前從未使用過4d的紗支),功能的表現卻可比美重量50g/m2的布料,因此不但具有輕量的優點,還可減少生產時原料與能源的消耗,在產品壽命終結時也可減輕環境負擔。
20/21秋冬趨勢重點
展覽中的機能趨勢區,配合主題強調省水製程。許多2020/21秋冬的布料經由特殊的無水處理過程,例如以先上色的合成物母粒抽絲纖維,然後製成布。
還有新的刷毛材質,不會在洗滌過程中釋出微分子進入廢水。雖然這些布料的表面較為粗糙,但並非由傳統的聚酯製成,而是以天絲Tencel製成,可生物分解,對人類及動物無害。
一般而言,趨勢比較偏向由自然纖維或混紡自然纖維製造的機能性布料;除了美麗諾羊毛、天絲之外,還有布料使用木棉、亞麻、大麻或有機棉。
環保回收VS.生物分解
環保已成為常態,回收再利用與生物分是兩大重要方向。受到矚目的產品包括:以海洋廢棄物或工業廢棄物製成的合成布料,譬如台灣泓威公司獲獎的防水透氣貼層,是由回收尼龍製成。
混紡織物的增加是有趣的現象,將回收的聚酯與自然或再生材質混合,例如葡萄牙A Sampaio公司混紡有機棉與回收海洋廢棄塑膠的Seaqual再生聚酯纖維,作為適合的舒適中層(mid-layer)材質,兼具保暖及防UV功能。
立陶宛的Omniteksas公司是自然與回收纖維混紡布料專家,生產的裡層(base-layer)布料結合RWS(Responsible Wool Standard責任羊毛標準)認證羊毛與回收聚酯纖維,產出的布料吸濕快乾,具有溫暖柔軟的表面。
隸屬紐西蘭Alliance Group成員的台灣Align Textile(永瀧興業)與美國Hans Global(已併入台灣誠佳科紡織公司)合作開發的回收紗Seawool(海毛紗),旨在提供取代傳統羊毛布的另一種選擇。這種布料是以壓碎的廢棄蚵殼磨製成粉後與回收寶特瓶粒混合製出的多功能布料,具備抗靜電、四向彈性、消臭、控濕、防皺及自然手感的機能。Seawool紗的製造支持台灣漁民的生計,因為紡織廠商是直接從漁業公司購買廢棄蚵殼。
在可生物分解概念方面的創新,則有葡萄牙公司LMA的Kotton布料,由Polyestermide製成,這是由60%聚酯與40%尼龍混紡的新合成材質。這種布料可以循環再生與快速生物分解,具有棉布的手感以及快乾等人造纖維的功能性。
德國Lauffenmühle公司的reworx®Move1039伸縮丹寧布混紡了棉、infinito®聚酯紗及彈性紗,製造出舒適的彈性布料,並可以生物再生,reworx回收機制並獲得Cradle to Cradle Gold(C2C)認證,證明其為完整封閉性的生物循環迴圈。
低衝擊的染整製程
染整的方式對水的利用與污染有重大的影響。業界紛紛透過創新技術保護水資源,展出他們的低衝擊解決方案。包括染色過程中的各種省水方法與技術有所幫助,例如先染紗、原液染色與無水染,其中,無水染是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將染料注入纖維中。
機能性布料先驅台灣綿春纖維(Men-Chuen)公司的Ombre布料著眼於節省用水。Ombre使用的紗線,一次能產出18個色階,該公司使用針織方式產生獨特的漸層細節,色牢度優異且彈性佳,兼具創意美學和友善地球兩種概念。因為是在針織過程前採用原液染色方式上色,
Men-Chuen
美國e.dye公司的無水色彩系統也是以原液染色為基礎,用水量減少75%,需要的有害化學物與能源用量亦較少,因而較傳統疋染方式CO2的排放量降低。另一個類似的技術是美國CORDURA®TrueLock纖維,它在聚合物熔融紡絲階段鎖住顏色,提供卓越的色牢度、抗UV褪色、耐磨性及抗UV性。
e.dye
在低衝擊後整理技術的趨勢裡,創新的亮點還有新的非氟化防水處理,以及植物性與生物性除臭技術。例如中國Fashion Flying Group展示的GEO TECH DRY布料,具有100%的透氣性加上高度防水性,滿足激烈運動參與者的需求。這種布料上的微孔可達到透氣的目的,並採用該公司品牌GEO的ECO Bionic100%不含全碳氟化物的潑水處理來達到防水功能。
瑞士科慕公司(Chemours)帶來環保防潑水劑Teflon EcoElite™,Teflon EcoElite™是第一個採用可再生資源、非氟素的持久環保防潑水劑,其中63%的原材料從植物中提取,屬可再生資源,而非來源於食物源或轉基因物質。 該公司表示,Teflon EcoElite™水洗後的防潑水持久性比其他不含氟素的防潑水劑高三倍之外,經30次水洗後仍具有高度的防潑水性能。且Teflon EcoElite™防潑水劑的化學成分—Zelan™ R3,亦已獲得美國農業部生物基產品認證,並獲得 bluesign®認證。
至於泰國材料科技公司LIFE的Life Natural則是朝可再生植物萃取物的方向探索,譬如薄荷,以取代合成化學物提供除臭功能。
另外瑞士HeiQ公司的Pure SPQR除臭技術則是利用最少量的銀離子,經由生物性的胺基糖高分子強化以提供功能性與耐久性。瑞士機能服飾品牌Odlo將於2020春夏的裡層衣著系列推出首度採用此一技術的產品。
HeiQ
降低微細纖維對海洋的衝擊
另一個保護水資源的關鍵,則在於紡織製程、使用、清洗與廢棄等過程中,超細纖維可能伴隨廢水通過排水道流入海洋,因而汙染河流海洋的問題。紡織業正在這方面進行努力,研究如何降低或消除化纖釋出的問題。
對此,早在去年11月的Performance Days布展,德國戶外品牌Vaude即與義大利布廠Pontetorto因為合作發展的刷毛布Biopile,而獲得Eco Performance獎。該布料的內層是100%刷毛天絲,外層是100%回收再生聚酯。Pontetorto之後並開發出新版本:使用PerPETual再生聚酯為布料表面材質,刷毛內層則混合美麗諾羊毛與萊賽爾Lyocell纖維。
而南韓H One公司也利用PerPETual再生聚酯混紡Tencel作為布料刷毛內層,被稱為是「抗微細化塑料的科技刷毛布」,具有自然的手感,並可以防止微細纖維流失。
Pontetorto / Vaude
這個領域的其他創新則著眼於布料結構的新手法。台灣立肯公司(Little King)的Desired Terry刷毛布保暖特性來自毛圈長度的參差差異,而不是刷毛處理,因此不需經過刷毛過程,大量降低微細纖維流失的程度。這個製程提供的好處有柔軟蓬厚的手感,以及可以蓄熱的氣囊。
美國Polartec公司的Power Air布料技術則採用革命性的針織結構,將鬆散的纖維壓縮包裹在連續式的氣囊內,以獲得保暖度,同時有極佳的耐用性,並較其他刷毛合成材質降低至少五倍的微細纖維流失量。Polartec執行長Gary Smith表示,未來並可於Polartec Power Air布料內側的「織物氣泡」設計上同時保留空氣並增加透氣性;布料外側則採用具有光滑耐用的表面,可抗起毬並大幅減少阻力。
Polartec / Little King
雖然看到運動及戶外服飾產業致力於克服衣服微細纖維流失的挑戰很令人鼓舞,但有些人認為除非我們能徹底了解發生微細纖維流失的原因,這個問題無法真正解決。英國biov8tion公司的專家Sophie Mather列出一個複雜的研究創新綱領,檢視從原料、纖維、紗、布、染整、製衣及保養直到產品壽命終止的過程。事實上,最近出版的研究揭露,自然及再生纖維一樣會傷害海洋生物,因為在染整過程中承載許多化學物。而目前宣稱的可減少微細纖維流失,僅能依賴企業特定的檢測方法,而非產業通用的標準。因此,現時各方都致力發展出產業用的微細纖維流失檢測方法,包括「歐洲戶外集團微細纖維聯盟」與美國紡織化學與染色協會(ATCC)的各個計畫。
source: European Outdoor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