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近百個減碳商機: 《共創韌性台灣 循環經濟實踐案例》手冊發表

2024/11/03

循環台灣基金會攜手經濟部、環境部、農業部,歷時一年多的策劃,協力推出《共創韌性台灣:循環經濟實踐案例》手冊,收錄97個實踐案例,期待藉此啟發更多企業加入循環經濟的行列,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日前(10月24日) ,循環台灣基金會舉辦手冊發表與交流會,吸引超過百位產官學研代表參與。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於會中提到,台灣已累積許多優秀的循環經濟案例,可以作為國際的標竿,在循環經濟的領域中,不只是"Taiwan can Help"而是"Taiwan can Lead",而要擴大這些成就,關鍵是讓循環經濟的「好主意」變成「好生意」。而一向在歐洲舉辦的“循環經濟熱點”(Circular Economy Hotspot)年會,明年首度開辦亞洲場,並由台灣奪得第一屆主辦權。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許智倫副署長代表於會中提到,環境部正在規劃「循環經濟促進法」,將加入更多鼓勵型的政策,提供經濟誘因來鼓勵企業投入資源循環,農業部與經濟部也都有相關政策,跨部會共同來支持,加速循環經濟的合作,共解氣候危機(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 CC4CC)。

事實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約 55% 來自能源的生產和使用,45% 則和工業、農業的產品製造加工過程相關。邁向淨零,除了使用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之外,必須同時從資源端來減排,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資源開採和使用,「循環經濟」將扮演決定性的角色。
《共創韌性台灣:循環經濟實踐案例》手冊以中英文雙語撰寫,涵蓋【農業與食物】、【紡織與衣鞋配件】、【建築與家具家電】、【運具與包裝容器】、【電子與化學】等五大主題領,收錄97個具有創新性和發展潛力的臺灣實踐案例,超過240個協力夥伴參與。

其中【紡織與衣鞋配件】章節涵蓋紡織品和運用生質材料與塑膠材料製成產品或配件,共有18個案例,主要策略包含單一材質設計、全循環衣物、以及運用製程餘料、庫存布,或採用生物基材料,減少對化石原料的依賴。

而其他產業領域中,亦不乏產業中熟悉的紡織面孔,足見循環再生是個需要跨產業齊心協力的領域,而這整個生態系亦在成形之中。
後續,循環台灣基金會將舉辦線上手冊導讀,邀請各界有興趣的人士加入。

 

您已經超過非會員的免費瀏覽次數。

本文限制VIP專屬

·簡單填寫email,加入免費會員
·每天一杯咖啡,進階VIP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