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消費的平衡點:價格‧品質‧款式

2018/04/20

現在消費者購買衣服出現了一種新規律,那就是以較高的價格購買少量、但是質量上乘的服裝。根據美國棉花公司生活方式調查(Lifestyle MonitorTM survey),近六成(58%)消費者...

現在消費者購買衣服出現了一種新規律,那就是以較高的價格購買少量、但是質量上乘的服裝。根據美國棉花公司生活方式調查(Lifestyle MonitorTM survey),近六成(58%)消費者相信,價格較高的服裝品質比價格低的服裝要好。

專注年輕消費群、尤其是千禧一代的營銷和調查公司Ypulse指出,年輕消費者喜歡更耐穿和實用的服裝,數字統計顯示68%的18到35歲消費群表示他們更傾向於購買耐久的服裝,這對快消零售商來說可不是項好消息。Ypulse舉例,戶外服裝品牌Patagonia是個中翹楚,它在過去十年的銷售已經翻了數番,從2010年到2016年銷售額倍增至8億美元。此外,North Face、Fjällräven、Dickies和Birkenstock近來也配合年輕消費群口味,因此銷售業績表現良好。

另外美棉的MonitorTM調查也顯示,超過78%的消費者相信,服裝產品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但另方面,幾乎所有的消費者(94%)表示,價格是他們購買服裝的決定性因素,這個百分比較兩年前的91%再次提升。

紐約男裝服裝品牌Saturdays NYC的首席設計師 Robert Lim更直指,年輕人市場改變了零售市場的規則。日前他在時尚數據分析公司EDITED舉辦的小型討論會中表示,“Z世代(95後)喜歡買當下流行的服裝,年輕人想知道,我穿什麽適合走進夜店。”Champion和Puma又回來了,這直接反映Z世代喜歡逛復古潮店的實際狀況。
MonitorTM的調查也有類似數據:Z世代和千禧一代最相信價格較高的服裝穿著更耐久(59%)。相較之下,在35到70歲的人群中僅43%持此觀點。
但另方面,MonitorTM卻發覺,消費者認為要不需要特別為時尚買單,因為73%的人認為價格較低的服裝也可以一樣時尚,僅三分之一的人覺得價格較高的服裝更時尚些。

事實證明,價格是消費的主要驅動因素。在美國,大型零售商如Walmart、Target和Kmart是消費者最經常光顧購買服裝的場所(22%)。其次是連鎖店,如JC Penney和Kohl’s(21%),接著是百貨公司如Macy’s、Dillard’s和Beall’s(15%),專賣店如Gap、LaneBryant和American Eagle(10%),網購(9%),折扣店如Ross、TJMaxx、和Marshalls(9%),快時尚店如Zara、H&M、Uniqlo、和Forever21(6%)。

有趣的是,在EDITED討論會中,資深零售分析師Katie Smith在題為〈趨勢從何而來?〉(Where Do Trends Come From Now?)的報告中指出,儘管Zara和Gucci的價格差別非常大,售罄的速度倒是基本無差別。“Zara的平均價格是46美元,Gucci是1,341美元,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三年裡消費者購買行為如何改變,而且我們這種變化正急遽加速。奢侈品和快消品牌消費者的購物行爲正在趨同,儘管兩者採擷潮流的方式不同,兩者同樣走貨很快。”

根據The Balance理財網站的報導,2017年美國第四季度消費支出增長3.8%,其中近四分之一用於購買非耐用商品,如服裝和雜貨。但它也指出,自大蕭條以來,零售商們不得不處理10年來的收入滯漲問題。
“零售商必須應付那些期望物美價廉的消費者。Amazon和其他電商已經搶走很多市場份額。那些單純依賴低成本或高附加值作為競爭優勢的公司已經落後。相反的,他們必須同時提供這兩樣東西。那些不符合市場規則的公司可能會因此丟失消費者,並且再也追不回來。”
The Balance網站也發現,購物者也願意開更久的車程,去自己認為性價比更好的商店購物,因爲相較於金錢,他們擁有更多的時間。 “當然,並不是所有銷售低價服裝的商店都業績很好。如果不能提供性價比良好的產品,低價服裝店依然會破産。另方面,這也意味著不是所有銷售高價服裝的商店都注定不行,只要消費者覺得他們物有所值就好。”

因此零售商不必過於絕望,MonitorTM調查指出,品牌和零售商可從更優質商品中獲利,因爲50%消費者願意為更優質服裝支付更高價格,而且這比兩年前的百分比顯著增加。相較於女性,57%的男性和60%家庭收入在50,000美元以上消費者顯然更願意爲優質服裝支付更高價格。

您已經超過非會員的免費瀏覽次數。

本文限制VIP專屬

·簡單填寫email,加入免費會員
·每天一杯咖啡,進階VIP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