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盈芬•邱瑜蓉
面對氣候變遷、環境惡化、快速城市化、威脅全球社會的人口過剩、世代差異、經濟不公(工資停滯不前與房價飆升)、社會浪費文化、恐怖主義及政治環境動盪…,世界日益複雜,人們越來越希望以包容的態度,嘗試著從各個角度著手,包括設計力,重新構思可持續發展的系統。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不僅關注產品與用戶,更照顧到彼此與相互的關係,以更為整體性的考量,從而建構可持續發展的系統。新的系統將更為人性化、簡單、直觀與有趣。
科技時代的工作型態
因應快速變遷的世界,未來的工作型態也將產生巨大變化,隨著消費市場已由供給市場轉為需求市場,我們需要藉由創造力來推動創新的商業模式,甚至從教育到工作環境都需要有所改變,減少社會束縛,建構能促進協作、催化思考、和知識交流的培育系統。
根據美國戴爾(Dell Technologies)公司與未來學會(Institute for the Future,IFTF)去年發布的報告〈下一個人機合作時代〉(The Next Era of Human-Machine Partnerships),人工智慧、機器人、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和雲端運算等新興技術,將在今後十年間改變我們的生活及工作型態。變革的步伐十分快速,到了2030年,將有85%的工作是現在未曾出現的,新興技術將會重新塑造社會、工作型態、學習方式,每個組織都將變成科技組織,每個人也必須準備好進行一生的技能再培訓(包括利用VR、AR等技術來學習新知)。也就是說,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將比知識本身更有價值。
生活型態的轉變
隨著新生代加入職場,對於生活型態也有了新的看法,開始關注生活與工作平衡。
日本正在嘗試改變加班文化。過去,近1/4日本企業的員工每月無償加班超過80小時,雖然締造了“全世界最長的工作時間”,但在G7七大工業國組織中卻是生產率最低的。去年,日本政府啟動一項名為“超級星期五”(Premium Friday)計划,於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不但不加班,而且鼓勵公司允許員工下午3點就下班。
不只日本,韓國也在2018年將最高工時從68小時/週,減少至52小時/週,尋求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
企業引領社會責任
對於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人們寄予更大期望,希望藉由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縮減經濟不公、支持高等教育、婦女權益等,提升整體社會環境。
聯合國亦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啟動“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以及成立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Busi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ission, BSDC)。並於2017年發表BSDC旗艦報告書《更好的企業帶來更美好的世界》(Better Business, Better World Business),指出永續發展目標(SDGs)所帶來的創新與經濟成長,初估每年將達到12兆美元產值,到了2030年並可為全球創造3億8千個就業機會。以期借助市場的力量,吸引企業將17項SDGs以及169項子目標,納入永續營運考量,進而解決全球問題。
2017年9月,聯合國全球盟約(United Nation Global Compact, UN GC)更進一步發表企業指南《標竿企業擘劃SDGs藍圖》(Blueprint for Business Leadership on the SDGs),助企業針對SDGs展開更具體的優先實行順序、方向與指標。
source:United Nation Global Compact
持續擴散的環保進程
不斷持續的環保進程,則擴散至消費形式、包裝概念、新材質開發、生態系統建構等方向,並帶出手工藝行業的興起、環保包裝材商機、藻類的各項運用、以及生態建築…等。
【案例】2017年IKEA創新實驗室SPACE 10於哥本哈根當代藝術展CHART Art Fair展出的作品Algae Dome(藻屋),4米高的球穹架,以一根長約320米的塑料管環繞,塑料管內可以培養藻類,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甚至處理工業廢水,同時可以在三天內繁殖450公升藻類。藻類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且生產快速,堪稱未來的超級食物。
SPACE 10一直以「為更多人創造更美好、更有意義、更永續的生活」為目標,Algae Dome不僅可以作為休憩空間,而且可行光合作用淨化環境,同時還是一個高效率的食物生產器。
source:IKEA
基於上述背景,紡拓會趨勢小組提出2020春夏消費市場將朝向三個方向發展:
(1)釋壓
(2)違和感的真實
(3)創造日常
整體而言,20春夏以“包容”為概念,關注於人的價值,在持續朝向美好未來前進的同時,回頭檢視過往歷程,並著重於修復歷程中的傷痕,從頭開始重建價值。實現自我、釋放直覺,以包容與接納串連合作,落實於日常生活。並以人為中心推展設計理念 - 簡單、直觀與有趣,20春夏是個性釋放的和諧時尚!
20春夏色彩分析
對於生活,對於自我責任,對於夢想實現...各種面向、四面八方的包圍著人們,壓力日積月累漸漸飽和,需要宣洩的出口讓劍拔弩張的關係趨向緩和,人與人之間尋找彼此能夠調和適應的角色關係,並從中獲得喘息與修復心靈。
在這樣的氣氛下,帶灰的色彩(Medium Grayish)、淺亮的色調(Pale、Bright)與近似白的微彩色(Off white)都呈現明顯的成長趨勢,帶出穩定和緩的基調,雖然不見得樂觀,但也不帶有負面的情緒,因此在深色調(Deep)、暗色調(Dark)與暗灰色調(Dark Grayish)都呈現占比降低的狀況。
大環境趨向強調包容性,也讓色相顯得分散多元,色相與色相間的界線出現了溶融的現象,似黃又似綠,彷彿藍卻泛著綠光,有時候難以一眼分辨出色名,融合間顯得一派和諧。其中,持續性占比最高的還是藍色、棕色與黃色,不難看出養生調息的氛圍。
(一)色調分析
20春夏占比最多的是灰色調(Medium Grayish),由灰藍色領軍,略偏深沉的色調彷彿讓躁動的心緒沉穩了下來,帶有礦石、木質,山林間苔癬藤蔓蕈菇的靜謐色彩,灰色調跟去年同季相較大幅的成長了132%,關鍵的色相除了剛提到的藍色之外,還有黃綠色與棕色。
本季占比第二的是粉淡色調(Pale),許多研究顯示人們可以透過觸覺得到心靈的安慰與壓力釋放,因此不難想像觸感膚質色彩成為重要的關鍵色。此外,人們嚮往孩童時期的天真無憂、回憶起成長過程的某個美好年代,引領出粉色調中的嬰兒般粉紅與無憂的粉藍色,或者是帶有時光淬鍊的淺藍色與淺棕色,粉淡色調雖不如灰色調的成長率,但相較去年也擁有25%的占比成長。
占比第三的是鮮色調(Strong),隨著大家對於差異化的接納度越來越高,不搭不配從此不再存在,有的是更加自由的自我展現,這些鮮明大膽的顏色以奇特的方式組合起來,時而彷彿來自未來,又不知怎麼的暗暗地埋藏了熟悉的家鄉民俗風情。鮮豔的罌粟紅色,正向力十足的橘色都是這季重要的色彩,鮮色調的占比同樣也是較去年成長,成長的幅度有30%。
(二)色相分析
不論春夏或秋冬,藍色、棕色與黃色已經連續三季在色相占比中位居前三名,雖然在名次上略有異動,但持續穩定地在色彩分佈圖上占超過40%的數量。
有趣的是,雖然都由這三個色相形成多數,但卻發展出迥異的色彩感覺,去年同季以深色調(Deep)居多,講求質感並且帶有民俗色彩,這一季則是帶出復原、修復的灰色調(Medium Grayish)為主。
20春夏占比最高的是藍色,占比達到14%,主要落在灰色調(Medium Grayish),這群灰藍色帶有自然礦石的色澤,色彩差異細微,重要的顏色有燧石灰、暈開的墨水色、瀝青藍與粗布藍色;另外在輕淺的色調群中(Pale、Light),則是能感受到舒緩氣息,重要的色彩有遠景藍、幻影藍、輕天空藍、詩意的花瓣粉藍色。
本季占比次高的為棕色,占比10.2%,不過棕色與黃色可謂不分軒輊,色彩數量只差了一色,且在粉淡色調(Pale)中出現了局部兩色相融合的狀態。棕色並為粉淡色調(Pale)帶出本季關鍵的膚質色彩,不同於修飾過的粉嫩膚色,這邊的色彩選擇以真實感來重現皮膚色澤,重要的顏色有乾泥色、粉刷褐、麻色、砂岩粉色;偏灰色調(Medium Grayish)的部分,則是呈現自然風情,有焦土色、栗色、淤泥等重要色彩。
占比第三的色相為黃色,占比9.9%,與棕色相同,主要出現在粉淡色調(Pale),除了有膚質的色彩外,另外有稀薄晨光般的極淺黃色;本季的黃色表現最多的在於近無彩色(Off white、Off Light Gray)部分,重要的色彩有泡沫色、蕎麥色、石灰灰泥色,帶灰的淺黃色(Off Light Gray)層次細膩,共有9個變化的顏色,最能夠表現出復古的時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