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er Studio 新銳世代的服裝永續宣言

2019/12/02
文=文=邱靖婷

時尚一直是推動文化改變的有力語言,許多的創意社群、服裝設計師及穿著者紛紛開始嘗試運用資源和影響力,以實際作為宣揚環保愛地球的決心。英國Higher Studio從服裝出租起步,但意識到仍有更多生態問題需要優先解決…

Higher Studio由Sara K Arnold創立,是一個位於東倫敦的社群,認為面對氣候災難和生態滅絕,服裝設計師及消費者也應付諸行動,在不傷害地球的前提下實踐創作力,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是為了消除盲目消費帶來的危機,更希望能藉此對人類、動物,甚至地球都帶來良好的循環。

Higher Studio串聯多位時尚創意者,一同實驗各種不同的可持續的時尚模式,其宣言包含:
⚫以有效的計畫維持地球生命,透過非暴力行動改變現在的體系,並促成2025年達到碳中和。
⚫身為與生態危機息息相關的時尚產業,必須找出方式收拾殘局,並重生為有正面影響力的媒介,讓廢料循環再生。製造較少汙染已不是目標,而是要拒絕汙染。
⚫積極抵制資本主義和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並尋求解決之道。

source:Higher Studio

 

永續模式1. LIBRARY服裝出租服務

Higher Studio為了改變過度消費提出的方案:HIGHER LIBRARY,也許其中品項不如其他服裝出租平台多(目前僅約兩百件單品),但精心挑選的品牌和款式絕對是一時之選,件件或稀有或昂貴。
目前租賃的商品除了有Higher Studio七位新銳合作夥伴的作品外,還有各領風潮的著名設計師:Comme des Garcons、Issey Miyake、Junya Watanabe、Maison Martin Margiela,這些我們都幻想著有天能穿上,卻可能礙於價格無法放手嘗試的服裝,現在都可租借。
對品牌的選擇是Higher Studio與其他租賃公司最大的區別,「我們想提供的是以尊重、真誠態度看待設計和生產過程的品牌」,創辦者Sara K Arnold說,如何讓品牌可以維持營運,卻不損害創造力和環保價值觀?
過去,許多買家和創作者會考慮到實驗性衣物穿著機會少、接受度不高,而選擇轉向基本款式,Higher Studio相信租用服務可以改變這種情況,創作不用被犧牲,設計師也不必為了壓縮成本、追求大量生產而導致品質參差不齊。消費者也不需長期擁有才能穿著,同樣可以藉由租用服務降低想嘗試新風格服裝的負擔。
租賃共享的做法能讓精美前衛的衣服不會冷落在衣櫥裡,而能讓更多真正欣賞的人們有機會穿著,服裝的生命線便可不再只掌握於標價和生產速度的迴圈中。

source:Higher Studio

 

Higher Studio租用方案可先以單件依款式租金嘗鮮(以周計費),或是月繳85英鎊起成為月租戶,月繳租期長短不限,清洗由Higher Studio負責,提供維修服務,無換貨次數限制,且寄送免費也很迅速:倫敦一區與二區隔天便由快遞送達,英國其他地區兩天。
民眾除了可以在官網看到所有出租服裝外,也可以免費預約到實體工作室先行試穿(20分鐘),或進行服裝現場諮詢(1個半小時)。

 

Higher Studio的創辦者Sara K Arnold說:「我想像的未來沒有人需要購買衣服,各品牌才是服裝的擁有人,並把租賃當作服務內容之一。這代表製作方仍需完全地負責,我相信這是通往零浪費循環經濟的道路,因為公司會面對自己生產的結果。」
Higher Studio的收益不在於銷售數量的多寡,因此他們選擇的衣服傾向於有較長的壽命,能夠充分有效運用,或是可修改、回收再利用,也要求合作品牌透過升級或回收原有物料去製造新的產品。

「人類正面臨第六次大規模滅絕(1500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出784種已滅絕物種,但有更多實際滅絕的沒有被記錄,科學家估計於20世紀已有200萬個物種滅絕),自1970年以來,我們已失去了50%的野生動植物種,並改變了51%的地球地貌(地表植被、土壤、湖泊、沼澤濕地及各種建築物與道路)。現今物種滅絕速度比以前快100倍,人們正在接近氣候變化失控的臨界點。我們的生存取決於生物多樣性,因此現在採取的行動至關重要,我們需有勇氣面對現實並對未來採取行動和新的適應方式。」Sara K Arnold說道。

 

永續模式2. 永續創作者的理想國

Higher Studio群聚了相同理念的設計師,包含七個風格鮮明的新銳創作品牌:Congregation、Martina Spetlova、Minki、Ovelia Transtoto、Ode to Odd、Patrick McDowell、Phoebe English,設計師們在創造性和永續性並重的前提下,讓時尚有了善待環境、專注於製作過程的面貌。

 

Congregation:共享設計過程的藝術集合團體

男裝品牌Congregation是個由多位匿名藝術家和設計師於日常工作結束後集結的「課後服裝行動」,這代表他們了解也需要工作維持生計,但對於課後的Congregation則堅持一定要是創造與實驗並俱的,而且享受創作過程高於利益考量。這聽起來有點像是對於藝術學生時期的懷念,但也是他們質疑現狀的表達方式。
Congregation的目標是破壞當前主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他們並不追求結果而重視彼此的合作過程。每次的團隊都可能有人員變化或不同領域的人加入,成員們首先會一起討論主題,然後再各自發展自己的創作,最後統一展示,並在網站上先開放訂購以調查數量,確認不會過量生產。
品牌不分季節,每年發表一次男裝,並與Fashion Revolution、RCA Innovation、British Council(英國文化協會)等……跨領域合作如影片、表演、講座和工作營,作品除了不在品質和耐用度上做出折衷,另外還注重環境與社會意識,例如使用再生物料、所有製造過程都在倫敦並承諾工人得到公平薪資。

source: Congregation Design

 

Martina Spetlova:手工編織皮革與絕佳配色

Martina Spetlova的服飾無畏而雋永,大膽配色、出乎意料的面料組合和手工編織皮革技法,讓品牌具有高辨識度。具科學背景的設計師對於材質情有獨鍾、極具實驗精神,挑戰任何元素、不迎合市場期望,製作過程採納永續性、道德採購考量的供應鏈,目前製作的面料除運用於服裝外,也觸及室內設計。
Martina Spetlova的材料來自提供有機和永續材料的供應商,例如使用經過環境管理標準認證的歐洲製革場生產的無鉻皮革,手編部分也與非政府組織、社會機構“Small Projects Istanbul”合作,由敘利亞女性難民工匠製作,產品的襯布則採用ECONYL®,是一種由回收海洋和垃圾掩埋的廢料再製的尼龍。

source:Martina Spetlova

 

持續擴展對永續性和產業道德關注角度的Martina Spetlova也善用創新科技,於每件服裝置入專屬晶片,可以透過掃描得知材質、採購流程,將不可見的製作過程透過電子形式傳遞給消費者。
品牌特別之處還有:若購入的產品受損,可以透過email傳送照片,便會獲得是否能夠修理或運用該物料再製成新品的回覆。

 

Minki:創意材質打造城市遊樂裝束

Minki Cheng(鄭銘麒)是一位香港出生的設計師,2012年從聖馬汀畢業。品牌帶著難以抗拒的有趣與輕鬆自在,但天真中也帶著顛覆與實驗性輪廓,Minki Cheng形容穿著其設計的女孩們「多才多藝、喜愛前衛創意,在乎美麗精緻的細節,在城市遊樂場穿梭之際仍忠於自己的審美觀」。
設計師表示他喜歡藉由新舊元素的對話喚起穿著者的共鳴,並擅長使用富想像力與高對比的材質(例如聚酯搭配馬海毛飾邊、天然與人工纖維的拼接),卻又有著手法純熟的精緻度。

source:@minki_london / Instagram

 

Ovelia Transtoto:無法定義的服裝宣言

印尼出生的Ovelia Transtoto,小時候並沒有特別想成為服裝設計師,而是單純喜歡手作和將想法化為實體的感覺,平時就喜歡成衣改造,受過陶藝師訓練的她,時尚是另種表達創造力的方式。2016年創立同名品牌後即獲得Dover Street Market(由日本時尚品牌Comme des Garçons的川久保玲Rei Kawakubo和她的丈夫Adrian Joffe創建的多品牌零售店)青睞,Ovelia Transtoto所有的產品皆於英國製作。
在印尼學習時,Ovelia Transtoto認為所做非自己真正所想,到了倫敦她先到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s)學習基礎,經一段時間的探索後認為到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能讓自己想像中的服裝化為實際。在聖馬丁期間,透過實習和接案,Ovelia Transtoto發覺還是想做自己設計的衣服,而非進入大品牌,不過自己做品牌必須考慮能否生存,不再只是作為興趣,因此該此思索如何找到自己品牌的立足點。
Transtoto表示,時尚是些許功利又帶著浪漫主義的體系,是藝術也是商品,如何能透過時尚產業讓喜愛服裝的人有工作機會並保存精緻工藝,同時在表達作品背後意義外兼顧可穿性,是她心中最完美的境界。
她形容,Ovelia Transtoto女孩永遠處在一個邊緣、無法界定的位置,對自己有明確態度的她,不屬於任何「幫派」,經典與現代、正裝與休閒、功能與非功能,既模糊又獨立,卻總是可以自由地加入不同的群體。

source:Ovelia Transtoto

 

Ode to Odd:工藝與女性議題的關注

由兩位印度賴普爾(Raipur)出生的設計師Shreya、Priyal Mewara於2017年創立,以感性的方式呼應兩位設計師的出身,Shreya小時候便想成為服裝設計師、常常拿媽媽的紗麗玩耍,從印度Pearl Academy of Fashion畢業後,到Istituto Marangoni London學習,就學期間受到Roksanda、Tata Naka與Michelle Lowe Holder的訓練。而Priyal則是學習廣告專業,雖然沒有受過時尚教育,但她在唸書期間對工藝產生興趣,相信仍可以用獨特觀點構築服裝。
在古怪與真實中找到魅力,Ode to Odd作品有著對比元素的融合:女性流動與男性剛強、柔軟與結構,或對印度紡織品、手作技法的研究與當代美學融合,吟唱著奇異美麗的頌歌。
高品質、精湛工藝和製作者對於手感和服裝的喜愛都蘊藏在Ode to Odd的作品中,她注重每個過程:織造、裁剪、修整與手工藝,並且80%的服裝經過手工。材質則來自高品質、自然和對環境友善的有機棉、絲、羊毛與Mulmul(來自印度的柔軟平紋棉布),營造出簡單輪廓、擁有別緻手感的服裝。
Ode to Odd的作品主題圍繞女性議題,例如品牌的第二個系列「花的語言」(Language of Flowers)便以當代非裔女詩人Nayyirah Waheed美麗而憂鬱的詩句為靈感,想將身為女性喜悅與堅強之情轉譯成其簡約有力的款式。

source:@ode.to.odd / Instagram

 

Patrick McDowell:永續即未來的時尚新星

Patrick McDowell的創作起源於他在利物浦(Liverpool)的成長經驗,作品並置男性氣質與對家鄉的情感,認為和家人相處的時光是主要靈感來源,並覺得家鄉人們的穿著風格跟其他地方都不太一樣,而且是非常美好的。
McDowell對工藝和現代性的關注時常引起話題與支持,他認為永續性是作為第二大汙染產業的時尚最需要考慮的前提,在設計和生產過程都應納入考量,並覺得當代設計師要在此前提下製作仍然有趣美好的衣服。
Patrick McDowel在聖馬丁2018年的畢展系列獲得了British Fashion Council(英國時裝協會)、Burberry、Swarovski與Oakley的贊助,讓他非常感激不用再兼職三份工作,而可以專注於創作。他的衣服深受影視明星如Rita Ora、M.I.A.喜愛,與個性模特Slick Woods合作也登上Elle UK 2018年9月永續議題封面。
Patrick McDowell在13歲的時候因為想要新書包被母親拒絕,便開始每個禮拜做一個新書包給自己、再賣掉先前的包包,同時也開始製作洋裝,直到現在他仍然記得背著第一個自己做的包包去上學的快樂,因為當時只有書包不受校規限制,這是他嶄露設計才能的起點。以及後來參加英國真人秀節目《Young Apprentice》,這兩個成長經驗奠定了想成為服裝設計師的決心。
對於時尚最早的啟蒙,Patrick McDowell認為是五歲時父母舉辦迎接21世紀「閃耀千年」派對時母親的打扮:拖地式紅色緞面縐紗洋裝,搭配人造皮草披肩,天鵝絨長手套和典型的90年代後期黑色緞面高跟鞋以及施華洛世奇飾邊包包,改變了媽媽平常的形象,令他印象深刻,這個畫面同時也是他聖馬丁畢展的靈感。
於聖馬丁修習女裝設計後,Patrick McDowell進入Burberry實習,實習經驗是他開始關注永續性的開始,他注意到每季品牌訂購的布料約只使用了30%,詢問並告訴當時創意總監Christopher Bailey自己在意的想法後,獲得同意可以用那些剩餘的布料做自己的系列,之後Swarovski也捐贈了未售出的水晶給他。
永續性是Patrick McDowell品牌的核心,除了運用回收布料、有機紗線和道德生產的材料,產品在英國設計和製成,同時他也是降低時尚全球化影響的倡導者,以及創造性教育的主張者,常在AD、1Granary雜誌發表相關文章及在英國學術機構授課,致力於強調每個人、各個年齡層都應注重創造教育的發展。

source:Patrick McDowell

 

Phoebe English:找出變異可能的解剖服裝學

倫敦男女裝設計品牌Phoebe English,構造如詩篇般空靈美麗,就讀聖馬丁時師承Louise Wilson(Alexander McQueen、Christopher Kane的老師),2015年入選Forbes 30 Under 30 ART & STYLE CATEGORY、2017年參與V&A Fashion in Motion展演,並多次和Dover Street Market合作櫥窗設計與藝術創作,其中包括在2014年與藝術家艾未未的合作。
Phoebe English是莎士比亞的粉絲,在距莎士比亞出生地一百公尺遠的小房子長大,非常喜歡《暴風雨》(The Tempest)的劇本,因此小時候的願望其實是想當一位演員,「不過可能我並不擅長,因為申請的戲劇學校一間都沒有錄取。」而開啟他對服裝喜愛的,則是看到傳奇設計師Mr Pearl為阿姨製作的美麗馬甲。
Phoebe English是重視生產道德的品牌:減少廢料、選擇天然素材,並完全在英國生產。且為了與潮流引領的批量生產作出區別,Phoebe English嘗試以細膩手法處理永續性問題,例如運用已少被使用、甚至快被遺忘的服裝技法,以及對服裝結構的嚴謹,試著在設計與工藝間妥善處理、達成平衡。
Phoebe English喜歡在設計過程中解剖服裝,每個構造檢查各個「音節」和用途再行重構,以新穎觀點調整經典樣式、傳統技術和手工,他的縫份和下襬常是暴露、無收邊的懸垂著,將服裝過往多被隱藏的細節轉化成強烈的特徵,這些作法都讓他從原先視為完整的結構找出更多變化輪廓、功能與面料的可能性。

source:@phoebeenglish / Instagram

您已經超過非會員的免費瀏覽次數。

本文限制VIP專屬

·簡單填寫email,加入免費會員
·每天一杯咖啡,進階VIP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