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3秋冬大環境趨向之③ 框架之外-原生與轉生

2021/07/21

文= 邱瑜蓉

疫情危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現在的體制或製造方式並不具可持續性,那我們應該如何突破框架,在“框架之外”尋找新的方向?我們觀察到,人們正從不同面向發展進行討論,以可持續性為目標,嘗試從在地社群、親近自然、材質開發…等等,接近自己根本之處開始尋求支援,進而整合資源,觸發轉變,也就是我們的副標所談的“原生與轉生”。

這一季的“框架之外-原生與轉生”,也是延續上一季的新本質主義,人們對於基本需求這件事重新定義,同時關注“自我”。這裡的“我”包含了個人本身、所處環境、社群與資源,透過對於“我”的理解,找到在地的核心價值與能量,同時思考消費者未來想要的是甚麼,才導入新元素,新元素則包含了物質與非物質。

我們先從一個紡織公司的案例來看:位在瑞士聖加侖St Gallen的Forster Rohner布料集團,產品主要供應Chanel、Dior、Valentino和Gucci等品牌。大家耳熟能詳的Schoeller也是來自這個瑞士小鎮。當地小鎮資源有限,因此當地紡織業者,均以精品與創新為核心價值,大量製造的部份則轉移到別的地方。
Forster公司首席執行長認為,僅以公司傳承核心—設計,不足以維持未來的市場地位,因此複合性的增加了創意、創新與永續,為公司擴增核心能量。

source: Forster

在Forster的2020年永續報告中指出,該公司將進行三大計畫,分別為:1. 微生物進行織品染色;2. 樣本數位化;3. 回收再利用。
第一項微生物織品染色部分,Forster透過與英國Colorifix新創生技公司合作,於2021年量產微生物染色紡織品,染色過程中的用水量最高可減少90%,並且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染色,同時達到節能。

Colorifix旨在創造一種低耗水、無污染的染色方法。source: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二是樣本開發的數位化,Forster集團將建構數位設計打樣的流程,從布料開發到服裝設計均轉為數位化,發展數位工藝。以Forster既有的優勢,與客戶之間累積長期的實體布料開發經驗,在導入3D的設計流程時,設計師仍可考量有形織物的觸感。而透過新的創作流程,建置更可持續的設計方法,而且可以開展新的機會,讓3D成為“新工藝”。執行長特別強調,3D的設計流程,可以協助設計師們更有意識地使用珍貴的實體素材。

source:Forster

第三關於回收再利用的部分,則是正視資源和人口增加所帶來的限制,盡可能地使用再生材料,並重新定位供應鏈,要求原料須達到可持續性和可重複使用性這二項標準。
也就是說,Forster公司從設計與產品開發,即開始思考材料的生命週期,目前70%布料,包括薄膜、紗線、薄紗和亮片,均已改採回收聚酯製成。比較特別的是,他們將庫存的材料,重新設計成新材料,一旦銷售完即不再生產,形成獨特的限量版設計。
此外,Forster集團還發展出非常規的升級再製,像是以自行車輪胎和切碎的紡織品作為原料。對他們而言,升級再製擁有無限的可能。2021年開始,Forster公司並開始使用綠色標籤,明白標示公司的可持續性認證。

source:Forster

在地社群經濟
在地化發展一段時間之後,於疫情期間發揮了作用。依據英國國家統計局2020年6月份資料顯示,疫情期間,在地社群大量出現,因為人們意識到,鄰居在此時更能彼此協助、相互信任。將近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表示,當需要支持時,在地社群會給予協助。

COVID-19突顯出目前的政府、經濟體制無法有效控制情況,反而很多的在地社群發揮了力量。因此,英國國家地方經濟組織CLES和民主合作社TDC二個組織聯手,希望建立更民主、更具包容性和基於在地社群的經濟體,同時是以集體安好(well-being)、地方彈性、生態可持續性和經濟正義為中心的經濟體。

 

source:CLES

這樣的發展也與生活區域從都會轉向郊區相互印證。發展在地社群經濟體,人們可以在郊區遠距工作、親近自然生活,同時也能降低經濟壓力。

2020年8月,Nike在洛杉磯Watts開設了一間“人民為人民服務”的實體店,85%員工是居住在三個街區的範圍內。該店並致力於支持和資助Watts當地的慈善機構和青年團體,同時串聯Kobe Bryant退休後在2017年跟Nike聯合於洛杉磯發起了為小孩子打造的Mamba League(曼巴聯盟),以促進體育運動,確保志願服務,以藉此回饋社會。
呼應在地社群經濟的形成,Nike的本地社群實體店,更能協助在地的人們自給自足,同時強化Nike保護環境和經濟資源的品牌形象。
 

 

對奢侈品的新態度
奢侈品市場的改變也與在地化有關。因為對於奢侈品的態度轉變,日本低物慾富人,開始推崇在地手工藝傳統品牌,或是戶外運動的小品牌,這也是日本露營品牌Snow Peak在國內大獲成功的原因,以及能推展到韓國、台灣、美國等全球市場的背景因素。

與低調的隱藏富豪不同,低物慾富人並非刻意隱藏富有,而是對於奢侈有不同的價值觀,比較接近重視性價比的有錢人。像是矽谷因高科技而致富的人,更重視真實性、體驗與環保,還記得我們之前有提到矽谷高管,將孩子送到體制外的學校,比較在自然環境中學習的學校,這也正是因為他們重視的是真實體驗。Snow Peak品牌的品牌精神與形象,正符合這個族群的價值觀。

近幾年露營風潮興起,在疫情期間的需求更是翻倍成長。Snow Peak趁此轉型成為生活品牌,將露營產品融入生活,同時發展生活時尚。因為它是從在地發展的品牌,即使國際化面對世界競爭,也不容易被複製。

source:snow peak

低物慾富人注重真實體驗,不僅帶出了在地力量,也帶出了親生態的設計方向,像是日本的宮下公園(MIYASHITA PARK),是澀谷的新開發案,公園內建物的屋頂綠色植物茂密,還有滑板場、攀岩牆等設施,除了當地的本土品牌,更進駐了Kith、Louis Vuitton等精品品牌。
強調在室外空間的真實體驗設計,也是最近興起的親生態設計。多接近自然空間有益身心健康,更是近幾年的顯學,加上疫情的推波助瀾,更帶動室內空間室外化的親生態走向。

source:MIYASHITA PARK

保護自然為出發的新素材研發
紡織時尚業者總是十分關心質材的走向,目前我們看到多以取代石化基為質材的發展方向,從玉米、鳳梨纖維、海藻到菌絲體與菌菇,取材自然的質材日漸增加。尤其2021年,菌絲體與菌菇已逐步投入規模化生產。

例如,adidas、Stella McCartney、Lululemon和奢侈品集團Kering,共同組成Mylo集團,投資美國生技公司Bolt Threads所研發的蘑菇皮革技術。新集團期待,透過減少製程用水、減少溫室氣體與資源消耗,蘑菇皮革不僅能作為真皮替代品,同時可以消除在製造人造皮革時,對於環境汙染的疑慮。許多以蘑菇為原料產生的素材,即將實現量產,而且在品牌的支持下,這些新創技術公司也將能夠快速量化。

 

source:Boly Threads / Mylo

為了能夠保護自然資源,材料領域不斷努力研發新素材,而此時,從消費者驅動品牌的環保意識,也讓這類議題快速發酵,讓品牌願意投注資源,實現量產。像是總部位於波士頓的Galy新創公司,透過幹細胞生物技術,可以在實驗室中培育種植棉花,不僅材質與價格和現有棉花相近,水和土地的消耗不到80%,而且速度快10倍。
Galy並獲得2020年度H&M基金會全球變革獎,未來將能與時尚量產業者串聯,加速推向市場。新材料的研發,不僅考量到環境保護,也同時開始關注到生產效率和價格,希望藉此能讓產品更普及,達到更廣泛的環境保護。


source:H&M Foundation

創新領導者不約而同想更以全面的方式落實環境保護,也就是脫碳概念的實現。時裝設計師Phillip Lim與工業設計師Charlotte McCurdy合作,共同創作無石油概念的生物塑料亮片洋裝。淡綠色的亮片,是Charlotte McCurdy研發的藻類生物塑料,透過礦物顏料上色而成。
基底的布料,則是以海藻和竹子製成的纖維素纖維織成,是西班牙公司Pyrates的產品,這家新創公司不僅生產都在歐洲,同時獲得歐洲Horizo​​n2020認證。從布料、染料到亮片,都不是石油的衍生物,設計師們希望透過這樣的創新研發,早日實現碳零排放。

由非營利組織Slow Factory Global孵化的2020年One X One計畫,找來時裝設計師Phillip Lim與工業設計師Charlotte McCurdy合作,希望透過設計來解決循環性、公平性和可再生材料技術普及問題。source:Slow Factory Global

 

綠色複合材質
脫碳、零排放是近幾年國際上十分關注的焦點,像是倫敦就計畫在2050年成為零碳首都。
這裡我們也想提供一個關於“幸福地做環保”的小故事:這是一位愛杯麵的台灣人Vivian,和使用膠囊咖啡的香港人George,他們認為不應該因為享受美食而傷害地球,因此他們決定以創新和科技幫助人們與自然共存。透過泰國Bhumibol Adulyadj公司的纖維素素材GCM,Vivian和George開發了許多產品,並在香港創立ecoinno公司,包括75天內可100%生物降解的咖啡膠囊,與一次性的環保餐具。George認為,沒有甚麼是科學做不到的,只要跳出框框思考就可以。從生活化的研發為起始點,讓人在享受美食中仍能堅持做環保,實在是一件幸福的事。

source: ecoinno

關於永續認證
美國透過草根力量而成立的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正在試著透過科技工具,簡化碳權認證,同時增加尊重環境、人類和生物多樣性的要求。
這也代表著永續這件事,不但只是做好環保就可以,對於在地環境的保護、各族人類的平等和生物多樣性都必須兼顧,也就是品牌將必須具備複合性的核心能量。這部分跟B型企業的認證,有著相似的價值觀:除了製程對環境的影響,B型企業還要求會員考量,對於員工、客戶、供應商和社區是否友善。

 

框架之外的體制外教育
最後讓我們再回到前面提過的瑞士小鎮聖加侖St Gallen,就是以製造精品與創新為核心能量的紡織業者Forster深耕的小鎮。在當地,有一所寄宿學校Institut auf dem Rosenberg,為6至18歲提供學習體驗,目的是培養年輕人的視野以及創造力。校方認為,世界在變化,因此教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儘管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但是在科技進步快速推動的世界中,培養人類的技能,如創造力、直觀和社會人際互動能力是重要的。這所學校雖然位在瑞士小鎮,但是它提供了國際化的教育,並且可為學生提供國際文憑。
校園裡還有創意實驗室,可以學習最尖端的科技,例如區塊鏈程式設計應用,或著是透過程式與工程的學習,操作波士頓動力機器人。
而在教室以外的體驗,學校則充分以瑞士當地自然資產,規劃如滑雪、攀岩、騎馬等活動。
教育除了開展未來,與世界接軌,融入與深耕在地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對於在地情感有所連結,才會有動力為所處世界而改變。
我們可以從學校的規劃,看到這一個很有理想的族群,他們如何看待教育,如何傳承理念延續至未來。

 

source:Institut auf dem Rosenberg

您已經超過非會員的免費瀏覽次數。

本文限制VIP專屬

·簡單填寫email,加入免費會員
·每天一杯咖啡,進階VIP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