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香港時裝節新定位 串聯七項時尚生活及授權活動盛大展開

2023/05/03

文=裴嬿

繼歐美四大時裝週之後,亞洲各地的時裝週也陸續登場,4月19-22日在香港舉辦的香港時裝節,本季更一舉串聯香港禮品及贈品展、香港時尚家品展、香港國際家用紡織品展、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以及香港國際授權展和亞洲授權業會議等,7項時尚生活及授權活動同場舉辦,合共吸引來自逾130個國家及地區、近56,000名買家現場參觀採購。其中,非本地買家佔整體數目約六成,主要來自中國內地、東盟國家、臺灣、美國、日本及韓國,為疫後逐漸復甦的國際商貿,打了一劑強心針。

(左)香港時裝節本季串聯多項時尚生活及授權活動同場舉辦,打造一站式採購平台。
(右)本屆禮品展與家品展增設全新「文創體驗區」,帶來超過80個展商,展示具有文化創意及獨特風格的設計師品牌和產品。

更名Fashion InStyle,定位生活時尚

香港貿發局(HKTDC)成衣業諮詢委員會主席方淑君表示,本屆香港時裝節英文名稱由Hong Kong Fashion Week更名為“Fashion InStyle”,主要是因為現今的時尚不僅限於服裝,更擴及了lifestyle相關領域。

新的名稱代表了新的定位,Fashion InStyle除了產品更偏向Lifestyle,也引入了新的時尚科技業者,與AiDLab設計創新論壇。至於時裝秀與設計師品牌,則將移往9月舉行的Centrestage(香港國際時尚匯展),讓兩項時尚展覽清楚區隔。

而實地分析本屆Fashion InStyle參展廠商,共有來自中國、香港、泰國、印尼、日本、韓國、印度等地共495家參展商,多以OBM/ODM業者為主。其中又以來自中國內地的展商最多(約占2/3),包括泉州、潮洲、濮院、紹興、越城、溫州、江西等展團。

香港時裝節更名Fashion InStyle,定位lifestyle。

鎖定創意市場和知識型經濟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進一步解釋,創意和知識型經濟發展愈見蓬勃,更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貿發局首次在4月同場舉行7項時尚生活及授權的大型活動,將家品展和時裝節重新定位並命名為Home InStyle及Fashion InStyle,目的即為國際買家帶來更多元化的創意產品。而授權展亦調整定位至涵蓋多個時尚生活範疇,希望能為業界帶來更大的協同效應,開拓跨領域和跨學科的商機。

EcoTrac易可追產品全鏈透明追溯服務平臺,涵蓋了PC端、手機端、設備端、標籤載體等多維度智慧產品,有防偽驗真、溯源追蹤、消費者互動、碳足跡管理、可持續發展、供應鏈透明等功能,能同時服務品牌方、生產供應鏈端、零售商和消費者。

重點展區「服飾科技及商貿服務」(InnoFashion and Trade Services)集合各類時裝科研技術,包括香港理工大學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AiDLab)全球首個以設計師為主導的人工智能設計軟件系統(AiDA)。系統能識別學習設計師的創作意念,只需匯入印花、顏色以及設計草圖,就可以10秒產出8款新設計草稿,幫助時裝設計師節省約六至七成繪圖及創意發想的時間。

互動性人工智能時裝設計助理(AiDA),以人工智慧結合時裝設計師的創意靈感,可迅速創作多樣化的原創設計。

而總部位於以色列的香港展商Stratasys,這次也展出自主研發的3DFashionTM技術,能在織物、服裝、鞋類和奢侈品配飾上,用7種不同樹脂材料直接進行3D全彩立體列印,從剛性到柔性、從不透明到透明,精緻的材質紋理和表面效果,設計師不僅可以隨心打造各種客製裝飾細節,也無須受限傳統的生產剪裁方式,為高端時尚帶來全新的想像。

參展商Stratasys將3D列印技術推廣至時裝業,此次並接觸到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及印度的買家,對於3D列印技術能夠直接於服裝、鞋履及奢侈配飾上很感興趣。

逾半展商及買家對前景感樂觀

大會委託獨立調查機構在展會期間訪問了約850名參展商及買家,逾半受訪者(52%)認為,隨着各地檢疫措施放寬,商旅活動全面復常,將為銷售及營收帶來正面影響。近七成受訪者更認為業務和銷售將在半年至一年半內回復到疫情前水平。

受訪者亦認為北歐、西歐(21%)及東盟國家(15%)將會是他們未來兩年開拓的目標銷售市場,對當地業務前景感到樂觀。

產品趨勢方面,家品展受訪者認為簡約設計(41%)的家品將會是今年市場的重點趨勢;而禮品展的受訪者則認為環保(61%)將大行其道。而最大增長潛力的家品分別為戶外、露營及園藝用品 (24%)、環保產品 (20%)、健康生活及保健用品 (18%)及廚具及餐具 (18%);禮品則為環保禮品 (26%)、宣傳禮品及贈品 (25%)及科技禮品 (23%)。

Green Machine是一套舊衣服纖維回收系統,將混紡織物中的聚酯纖維和棉花纖維以水熱方法處理。整個分離處理過程只需用熱能、水和少於15%的環保化學劑,便可於2小時內回收超過97%的聚酯纖維。棉會分解為纖維素,令聚酯纖維和棉分離。回收的聚酯纖維質量佳,可以再織造成新紗線。而回收的棉纖維素則可再用於紡織及農業。

至於服裝市場,香港貿發局認為,雖然成熟市場的消費者繼續花錢購買時裝,但大致上仍會選擇舒適實用及物有所值的產品。

隨著綠色消費主義興起,長青耐用成為更重要的元素。此外,良好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紀錄以及可持續、耐用、可回收或回收再造的產品仍是品牌推動銷路的基本因素。

香港品牌Invisibilis Moveré從真絲絲巾出發,透過數位印花,告訴大眾關於香港的故事、工藝、文化。至於絲巾裁下的餘布,則與在地的皮革工廠與老師傅合作,同樣運用皮革廠的邊角料,手工製作限量包款。

童裝依然對時裝界舉足輕重。到2024年,全球童裝市場的銷售額預料高達2,300億美元。全球各地的父母更願意也更有能力為子女添置質素更高的衣服,其中中性設計越來越受歡迎。在內地,童裝市場的增長更為明顯。隨著二孩政策的實施,在2016至2019年期間,內地的童裝銷路每年均將有雙位數增幅。

另在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多個發達國家,人口老化已成為普遍現象。聯合國估計,在較發達地區,60歲或以上居民佔總人口33%。由年長人士形成的「銀髮市場」,商機甚豐。很多長者有積蓄、社會保障金及退休金支援,因此消費力頗強。日本政府進行的調查顯示,60歲以上人士所擁有的財產,差不多是40至50歲年齡組別的3倍。

此外,尺碼的的包容性亦是近年時尚界的熱門話題,大碼服裝市場一直是個增長範疇,這個趨勢料將持續,尤以美國和英國為然。例如,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近期的研究顯示,和1960年相比,今天一般美國女性的體重增加了大約25磅,接近40%成年人及19%年輕人屬於肥胖。一些知名品牌如Liz Claiborne、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及H&M等都積極把握商機,供應尺碼較大的服裝。

以容易打理的布料製造的服裝也很受市場歡迎。著名服裝品牌如Dockers及Liz Claiborne已經推出很多容易打理的服裝,香港品牌如LXN Collection則主要提供度身訂造的快乾及防污商務服裝。

人們追求健康都市生活,帶動適合於不同場合穿著的服裝需求上升。在這股潮流下,運動休閒服裝品牌紛紛擴充產品線,推出可穿著上班的上衣及外套款式。另外,防紫外線、防射線、排汗、保溫及防污等不同技術發展迅速,也令功能服裝需求上揚。

 

香港「暖之織」KnitWarm®智能針織發熱專利,3D針織工藝把鍍上純銀的導電紗,一體成形無縫織入智能產品中,形成柔軟又可曲折的電路,可以30秒內達到5段指定溫度,不怕勾紗,可以水洗。

您已經超過非會員的免費瀏覽次數。

本文限制VIP專屬

·簡單填寫email,加入免費會員
·每天一杯咖啡,進階VIP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