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由釜山大學服裝與紡織學系的李允京教授(Yoon Kyung Lee)領導,研究生柳采熙(Chaehi Ryu)協同進行,聚焦於如何透過生成式AI模型(特別是ChatGPT與DALL-E 3),預測2024年秋季男裝的時尚趨勢,成果於2025年6月發表於《Clothing and Textiles Research Journal》學術期刊。
專業提示詞設計:AI理解時尚的關鍵橋梁
研究首先透過ChatGPT 3.5與GPT-4,分析截至2021年9月為止的男裝流行資料,並以此推論2024年秋季的可能趨勢。李允京表示,這個過程並不只是簡單地詢問「今年流行什麼」,而是透過嚴謹的知識重建,歸納出六大設計分類:「趨勢主題」、「輪廓要素」、「材質」、「關鍵單品」、「服裝細節」與「裝飾技法」。
這些分類不僅反映了時尚語彙的多層結構,也為AI生成任務提供了具體語意框架。研究團隊依據這六類,撰寫出35組複雜且精準的提示詞(prompts),再輸入至DALL-E 3生成圖像,每組提示重複執行三次,共產出105張圖像。
ChatGPT能有效利用過去的數據來預測未來的時尚趨勢,而DALL-E 3能夠將這些趨勢融入生成的圖像中。然而,它們也存在各種錯誤,需要時裝設計師提供專業的提示。Image Courtesy of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生成的圖像被置入一個預設的伸展台情境中,包含男模的身形、背景/布景、攝影角度與觀眾數量等細節。這種「完整情境模擬」不僅提升了視覺真實感,也更貼近實際設計發表會的需求。
結果顯示,DALL-E 3在67.6%的情況下能「準確實現」提示詞內容,部分圖像甚至與Vogue公佈的2024年秋季男裝系列相似度極高。尤其當提示詞包含形容詞(如“oversized urban silhouette with military undertone”)時,AI的輸出更具精準度與創意深度。
然而,AI仍存在盲點。例如,性別流動等抽象趨勢難以轉譯為具體圖像,說明單靠關鍵詞尚無法全面涵蓋時尚中的文化與情緒層次。
設計角色的重塑:AI不取代,而是協作
李允京教授強調:「我們發現,提示詞的語言品質決定生成圖像的專業程度,這也證明了時尚專家的語言與判斷力,在AI設計流程中不可或缺。」她本人曾於米蘭創立品牌UginiO,作品曾在首爾與巴黎時裝週展出,對於人類創意與市場節奏有深刻體認。
因此,我們不應視AI不再是威脅,而是一種新的創作伙伴。從蒐集資料、分析趨勢、視覺模擬,到設計提案初稿生成,AI可成為年輕設計師、品牌行銷人員與非專業創作者的助力。
未來應用:從教育到產業的串接藍圖
這項實驗也有更宏觀的啟示。首先,在設計教育中,AI可成為視覺語彙學習的工具,幫助學生快速理解風格組合與視覺表現的關聯。其次,對於中小型品牌而言,AI降低了風格開發的門檻,有助於更靈活地回應市場趨勢。
更進一步,這類模型可導入商品開發決策,例如篩選可能風行的材質與剪裁組合、視覺化商品打樣,甚至模擬不同風格在社群上的潛在反響,建立一種「由設計推導行銷」的反向流程。
AI時尚預測所開啟的多重視角
除了韓國釜山大學結合ChatGPT與DALL-E 3進行AI生成男裝趨勢預測,我們也找到不同研究單位,針對生成式 AI 應用於時尚趨勢預測與設計的研究,結果顯示,未來生成式AI將不只是分析工具,更是設計流程與商業SOP的新引擎。
GeoStyle:從街拍洞察時尚的地理與時間脈絡
由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團隊開發的GeoStyle模型,採用了超過770萬張街拍影像,來自Flickr、Instagram等平台,橫跨44座城市與多個時區。研究團隊透過電腦視覺模型自動辨識服裝屬性(如顏色、圖案、剪裁),建立時間與空間的動態矩陣,進一步預測某項風格的盛行與衰退軌跡。
GeoStyle模型的預測準確度高於傳統方法20%以上,不僅能偵測全球性的趨勢浪潮,也能掌握如節慶、地區文化等引發的"局部風格事件"。這種強調時空交錯脈絡的視角,讓時尚不再只是流行的結果,更是一種地理文化動態的表現。
Fashion Forward:風格嵌入與視覺趨勢的預測演算法
來自美國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與Amazon合作的研究團隊則提出"Fashion Forward"模型,以80,000筆商品影像資料訓練無監督風格預測演算法。他們不依賴任何人工標註,而是透過影像本身的視覺特徵(如布料紋理、色彩配置、輪廓)抽取風格向量,進一步建構風格混合模型,預測哪些特徵將在未來出現增長趨勢。
其創新之處在於證明"圖像本身"所提供的資訊,往往比商品文字敘述或元資料更具預測力。Fashion Forward成功預測出未來幾季即將風行的色彩或剪裁特徵,並可區分經典持久風格與轉瞬即逝的流行元素。對品牌商品企劃而言,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大規模商品設計與前端風格篩選。
情緒驅動的時尚預測:從社群心情中預見潮流方向
另一項於2025年4月發表於《arXiv》的研究(由Aayam Bansal與Agneya Tharun共同完成),則將時尚趨勢探索的視野擴展至社群心理層面。研究團隊首先使用Twitter T4SA資料集,先篩選出與時尚相關的約 40,000 則推文,涵蓋近年來社群對時尚的情緒表達。
接著結合自然語言處理(NLP)、時序分解技術、ARIMA 模型與 Granger 因果檢驗,探索情緒波動是否有助於預測時尚主題的熱度趨勢。
結果顯示,尤其在永續時尚(Sustainable Fashion)與街頭風格(Street Style)這兩個主題中,社群情緒波動與趨勢熱度之間存在強烈的雙向因果關係。這代表情緒不僅能預示趨勢,趨勢的發展也可能反過來影響社群情緒。
而且情緒分類模型的平衡準確度達到 78.35%,表明正面情緒通常預示著特定風格的上升。
這項研究也為品牌和設計師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即透過監測社群情緒,更早地感知潛在的流行方向,尤其在重視社群互動和價值觀的風格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