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攝取的營養有多麼均衡,日常健身有多麼規律,如果睡眠不佳,飲食與運動為身體帶來的好處都將功虧一簣。” 全球知名的睡眠博士James Maas表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指出,睡眠缺乏已經成爲了威脅人們健康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大家拚命追求運動成績、肌力強度的另一端,講求減壓、恢復的運動修復概念已悄悄升起。隨之也為智慧睡衣、睡眠工具、運動休閒裝、身心靈運動…,帶來市場。
運動場外的休閒服裝
健身前和健身後同樣重要,走出運動場,休息與恢復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H&M與運動明星貝克漢合作的Bodywear系列决定推出休閒服,而非運動裝,亦證實此一趨勢。
且為凸顯休閒造型,剪裁細節多半簡單,講究舒適觸感。例如全拉鍊兜帽的設計在賽前有助運動員降低干擾、保持平靜,賽後幫助恢復。其他如連帽式的“便袍”或是“帽衫”,也是同樣概念下的產物,無論是健身後的通勤、居家休息或冥想,甚至長途旅行的機艙穿著,均是可以這類服裝延伸的跨場域範圍。
款式之外,舒適的膚觸也是強調的重點,建議可以採用質地柔軟舒適的天然材質(如美麗諾、真絲、羊絨、Tencel)與機能性紗線混紡的布料,甚至更具時尚味道的麂皮、天鵝絨等短絨面材質。
藉神經科學深入運動員大腦
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世界,興奮劑既違法也不是唯一能速效提升運動員表現的辦法,運動界現在攜手神經科學,打造有助於運動成績與放鬆回復的運動機能性裝備。
Halo Neuroscience公司宣稱其產品Halo Sport運動耳機,能藉著內置在耳機頭帶裡的兩個電極片釋放輕微的電流,經刺激大腦皮層的運動神經元,激活運動肌肉束,增強運動員的力氣和爆發力。
Thync是由一個貼附在前額的三角形主機、協助固定可貼在後頸的彈性帶,以及透過藍牙與智慧型手機連接的可穿戴設備。配戴者可以在App上設定的平靜或衝勁模式,主機便會向腦部神經傳送低週波脈衝,藉此達到改變情緒的效果。Thync並已與一些運動團隊和健身教練合作開發熱身、放鬆、休息和恢復的低週波脈衝,在賽前賽後穩定運動員情緒。
為睡衣增添機能舒適性
運動裝和家居服之間的界限越發模糊,甚至走入寢室,人們開始普遍重視睡眠品質,因此品牌開始將機能服的細節,如機能性布料、無縫針織運用到睡衣上,使之具有吸汗、透氣和調控體溫的功能。
例如Arjuna.ag加入銀成分達到抗菌及電磁波防護的功能;SHEEX運用透氣、排濕等機能性面料製作睡衣和床品,為人們提供更舒適的睡眠解決方案。
Third of Life的睡衣更加入body mapping的概念,找出身體出汗、散熱、舒適包覆的區塊分布,以無接縫磨擦、行動自如的設計,優化睡眠品質。
Lunya的睡衣設計則融入現代簡約的運動風格,以及宣稱可增加血液中含氧量、平衡身體溫度的Celliant纖維、舒適的Pima棉和彈性萊卡,兼具美觀與舒適性。
睡眠穿戴設備的追蹤互動
目前的穿戴式服裝及設備大致可分爲兩類,一是紀錄睡眠模式,另一類則可在睡眠時與穿戴者進行互動。
其中,Under Armour於日前推出的“運動恢復睡衣”(Recovery Sleepwear),內含生物陶瓷粒子,可以釋放遠紅外線,促進新陳代謝,進而排除乳酸,恢復疲勞。並可與手機 App連結,藉助UA手環追踪檢測睡眠品質,並提供建議。
此外,在2017年1月剛閉幕的CES消費類電子展,Neogia也推出一款智慧腕表MOTIO HW,可以區分異常睡眠和正常睡眠,並學習演算使用者的行為數據,以預防、診斷、監測睡眠呼吸中止症。
Fatigue Science公司的睡眠腕帶追踪設備FS Readiband,可以追踪專業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者的睡眠,建立睡眠、疲勞、運動表現及工作事故風險之間的聯繫。目前已獲多家職業球隊采用。
新創公司Rythm推出一款能改善睡眠的可穿戴設備Dreem,其搭載的感測器可以監測大腦活動,一旦進入深度睡眠,便會傳送特殊聲波幫助使用者延長深度睡眠的狀態。
美國Intelclinic公司一款名叫NeuroOn智慧睡眠眼罩,則可以檢測用戶的腦波、眼球運動、氧氣含量和體溫等,根據佩戴者的生物數據,幫助用戶在飛行過程中調整身體狀態適應新的時區,或是利用光照療法(Bright Light Therapy),只要睡2-6個小時,即可獲得等同於8個小時的精力,提升睡眠效率與品質。
全面性的身心靈追求
運動之餘,現代人也講究身心靈的安定與平衡,尤其在充斥著各種網路干擾的世界裡,冥想幫助人們注意力更為集中。知名冥想中心MNDFL、Unplug Meditation一位難求,從各種各樣的冥想課程,包括藏傳佛教、香巴拉、小乘禪教、α波、吠陀等,到點壓、頌缽、岩鹽瑜珈,一系列幫助人腦波和身體同步,恢復平衡、釋放壓力的靜心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