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智慧服飾的新寶藏

2016/08/25
文=成雲暉

走入健身房,第一次往往都會在健身教練的陪同,站上儀器測驗自己的 BMI 值,接下來 健身教練就會進一步解釋器材的使用與器材上面的數據與運動的關係,包含時間、速度、脈搏,透過這些數據,協助學員調整或增加特定訓練及飲食。 場景轉為戶外,不免讓人回憶起以前繞著公園散步,腰間掛著計步器,辛苦計算一天要走多少步,才可以消耗多少卡路里,一週可以減下幾公斤的景況;即使是運動員也必須進入專業的人因運動研究室,才可以詳細了解運動期間脈搏、心跳、呼吸數…等的變化。而如今一切變得容易多了,我們可以透過簡易的服飾穿戴就得到這類的重要資訊,並將過去唯有專業人士方得以瞭解與運用的數值,轉化成一般消費者評量觀察健康的指標,進而提升全民的健 康指數。 以下我們分別從知名品牌、職業球隊到經濟部科技專案,觀察未來智慧服飾如何在數據上、穿戴技術上、以及紡織材質上提升加強,進而讓運動服飾轉換到另一個新境界,並期待智慧服飾能帶來另一波市場新契機。

透過大數據,建立運動用品的價值─ Under Armour與IBM超級電腦華生的結合

繼許多知名大品牌之後,運動品牌Under Armour也開始計畫活用運動數值,開發運動 相關數據的管理,利用巨量的資料來達到品牌所謂實用的健康資訊回饋。 Under Armour與IBM合作的UA Record應用程式,透過穿戴式產品,建立起所謂的「認知教練系統」(Cognitive Coaching System),藉由系統了解消費者的各項生理資訊與生活習慣,扮演個人的健康顧問、健身教練、與生活助理角色,宛若健身房就在你身邊。

不同的是,UA Record應用程式運用IBM超級電腦華生(IBM Watson)的機器學習技術,針對全球超過90億個連網裝置 (包括Under Armour旗下的Connected Fitness 社群、外部學術研究報告與機構等),從它們每天產出的250萬兆位元組的海量資料中整理出一套健康與健身管理評估系統,以在使用者活動、睡覺、健身、或飲食時提出建議,扮演個人的健康顧問或健身教練角色。從另方面說,UA Record 應用程式可以讓你與同齡的人一起進行健康評比。以一位40歲的男性為例,他可以透過資料庫查詢到將近 450 萬筆的個體資料,該應用系統會分享同齡人的平均體重、平均靜止心率、與每日平均走路步數、健身與睡眠時間…等資訊,並根據眾多與你我相同條件用戶的數據分析,即時提供值得信賴的指令與建議。Under Armour執行長Kevin Plank表示,回顧過去十多年,市面數位醫療與健身追蹤的 規劃大多只能做到資料的蒐集,但我相信消費者對於資訊有更多的需要。這次我們希望透過IBM華生電腦的學習技術與蒐集挖掘巨量資訊,翻轉個人醫療與健康產業,一同為健康產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價值。

建立數據分析,穿戴裝置展現新價值─新式的穿戴裝置 OptimEye,讓穿戴更便利

避免受傷,這句話應該時常迴盪在美國籃球員Derrick Martell Rose的耳邊,警醒著他,當年以狀元之姿進入公牛隊,並擔任國家代表隊的一員,卻在 2011-12 年球季因傷讓他 的職籃生涯停擺3年。反觀主力球員多步入中年的馬刺隊,為何全隊的戰鬥力依舊強盛, 這其中不可不談的就是運動中較少提及的資料量化方式 ( 或可將之視為體育分析學 Sports Analytics),不只是球員的個人資料,包含運動的習慣甚至戰術都加以數據化,進而建立起科學的分析模型,目前這模式已經漸漸被許多知名球隊採用,馬刺隊就是其中之一。傷病是職業運動中最大的市場浪費。目前各球隊聯盟除了支出許多費用在球員傷病上,更大量投注在運動相關數據的監測上,利用數據管理的幫助我們探索問題與提出解決方案,進而改變球員的運動作息與姿勢等等,以利球員的運動生命與球隊的戰績。但我們不免思考,這些相關數據要如何蒐集?是否便利又不會影響運動時的伸展?由墨爾本Catapult Sports團隊研發的OptimEye穿戴裝置,內有陀螺儀、加速計等感測器,每秒鐘可收集 800-900 個數據點,完整監測運動員跑動距離、速度、變向、加速、減速、彈跳、 心跳等多項資料,之後再將資料將傳輸到電腦中做進一步分析,讓教練、隊醫,還有運動員一覽每個人的狀態。此外,Catapult 也針對OptimEye裝置的穿著做出新的設計,該穿戴裝置設計符合人體 背部的工學,能在不影響運動效能的情況下進行監測,讓量測的方式更為便利。這也提醒我們未來在穿戴裝置的設計上,必須更貼近人因工學與人體工學,再結合服飾的穿著,更讓穿戴裝置展現出其新價值。

透過材質設計,讓智慧衣更聰明─ 「生理感測紡織品技術」帶來新寶藏

在經濟部科技專案支持下,日前台灣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在解密科技寶藏展出的「生理感 測紡織品技術」,除了可以感測生理狀態,同時也化零為整,整合許多不同層面,如機能性材料、人因工程、織物結構等等。展出中,我們看到穿戴裝置的全面進化,除了眼鏡、手錶,連衣物都變得更聰明,研發單位從導電纖維的研發開始,以紗線來包繞金屬,或是將金屬抽成絲狀,甚至在纖維表面鍍膜 等多元的方式,有效的使金屬材質與紡織纖維合而為一。紡織所表示,目前透過生理感測紡織品技術所開發的裝置,已經可以準確到99%,透過準確的量測生理資訊,例如呼吸、心跳、體溫、活動量等,並可透過無線藍芽連結手機、電腦裝置,將之轉換成使用者的心電圖、心率變動性分析、神經調解、情感活動狀況,讀取並 分析生理資料。此次專案中的感測裝置,除了傳統醫療照顧與醫護的用途外,「運動用途」也是目前著重的發展領域,例如在感測裝置的位置會 考慮人因工學的設計,避免影響運動時肌肉的正常運作;另外也運用人體工學的設計, 透過彈性材質加強支撐度,讓使用者可以掌握運動的各項生理狀態,進而提高運動效能。

您已經超過非會員的免費瀏覽次數。

本文限制VIP專屬

·簡單填寫email,加入免費會員
·每天一杯咖啡,進階VIP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