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研公司Euromonitor(歐睿)日前發布2019年全球10大消費趨勢報告,報告總結了未來一年新興的消費趨勢,探討了消費者變化的價值觀和消費取向的洞察將如何改變全球商業。報告中提出的10大趨勢包括:
- 年齡不是重點
- 返璞歸真,崇尚簡單
- 有意識的素食消費
- 網路讓我們「在一起」
- 人人都是專家
- 享受「錯過的驚喜」
- 自我掌控,我可以照顧自己
- 打造零塑世界
- 「我現在就要」的即時性
- 單身獨居比重日高
01 年齡不可知的“無齡化”社會
由于人類壽命的延長,人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健康、外表和幸福,“老年”的界限正在發生著變化。我們不該再以年齡來界定衰老,尤其在相對富有、擁有完善醫療體系和良好社會環境的已開發國家。
source: Euromonitor
嬰兒潮一代(1946-1964年間出生)是最漠視年齡的一代人。他們不認爲自己老了,也不希望別人用“老”這個詞來形容他們。資料顯示,較富裕的嬰兒潮一代與千禧一代一樣痴迷于科技,包括追捧最新的App和智能設備。
他們是一群新型的成熟消費者,一個喜歡年輕東西、並希望保持年輕的多樣化群體,他們想要的是能讓他們在心理和身體上都盡可能保持年輕的產品和服務,希望保持活躍,對社會有所貢獻。
另方面而言,老年人口也比其他年齡的人口擁有更好的財務狀况以及消費力。2018 年,年齡在 50-59 歲之間的人口(其中許多人仍在工作,工作中有著較高的職位,或者從父母那裏繼承了財産)平均收入將達到17,164美元,比所有年齡段人口的平均收入(13,400美元)高出整整 28%。年齡在55-59歲之間的人口的平均收入為17,600美元,又高於年齡在50-54歲之間的人口。
且到2025年,這兩個年齡段人口擁有的高水平平均收入將分別增長26%和22%,這使得該群體成爲了具有高度盈利性的目標市場。
02 返璞歸真,少即是多
全球化使得消費者能够從世界各個地方以低價得到任何一種産品,不論是非當季的果蔬還是最新的時尚潮流,已開發市場的中產階級消費者生活在一個幾乎可以獲得所有產品的社會。但是,2008年的經濟危機提醒了我們發展過快的風險,如今,已開發國家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著改變,他們越來越排斥批量生産的普通産品,幷從明顯的物質主義轉而崇尚簡單、回歸本源、更高品質、能够彰顯身份的產品上。
不論是從追求更新鮮也更環保(降低食物里程)的本地食物,到奢侈的豪華野營度假體驗,從手工烈酒和啤酒,到自製的嬰兒食品和美容産品,消費者開始追求本真、差异化、能够彰顯他們個性的產品和體驗。
source: LOLI Beauty
例如2018年3月於美國正式成立的LOLI Beauty公司,提供消費者一系列個性化的即用型美容産品。該品牌提供Blend-It- Yourself訂製服務,並採用有機的食品級成分及可製成肥料或者可重複使用的環保包裝材。
LOLI Beauty表示,人體的皮膚狀態是一直在變化的,所以該公司針對不同膚况提供recipe材料包,消費者可依照個別的需求選擇一次性或1-3個月的份量,材料包內會有計量好的抹茶粉、藍莓醬、玉米粒、玫瑰水、基底油或精油…等不同配方,消費者可以自行在家DIY簡單攪拌製作。所有原材料一目了然、成分完全透明,而且可依個人需求少量購買,因此也完全不會發生用不完的浪費。
03 素食主義,有責任感的消費意識
“有意識的消費者”以積極的方式影響購買行為,希望能夠緩解消費對世界產生的不良影響。這種具有責任感、同情心的消費方式強調對他人、動物與環境的尊重。
素食主義越來越能獲得大衆的認同,包括注重健康的人、關心動物福利的動物保護人士以及注意到工業化肉類生産如何破壞環境的環保人士。另外,社交媒體也將素食主義推到了前臺,素食主義如今已經成爲一種炫酷時尚,受到了Jennifer Lopez、Miley Cyrus和中國流行歌手龍寬等衆多名人的追捧。
植物性飲食以及對于動物福利的注重,體現了消費者追求健康、道德生活的趨勢,“有意識的消費者”不再將素食主義視為一種完全戒除動物產品的終身選擇,而是一種更加靈活的消費和飲食方式,例如一周中一到兩天的彈性素食。
source: Euromonitor
肉類不再是富有與營養的象徵,“有意識的消費者”不僅希望用其他食物代替肉類和奶製品,他們還拒絕皮革和皮草,改用非動物成分的美容和個人護理産品。他們反對為化妝品和藥品進行動物實驗,以及在動物養殖中使用抗生素。
以英國知名購物網站ASOS為例(ASOS除了自有品牌,網站並經銷800個第三方品牌),該公司自今年1月起禁止網站銷售任何使用羽毛絨毛、馬海毛、絲綢、羊絨或骨頭、牙齒或貝殼製作的產品。
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清楚自己買的衣服來自哪裏,形成了更有意識的購物習慣,降低了對羊絨、鵝絨和絲綢等動物材料的服飾需求。
04 距離不再是問題,“數位化”的人際交往
過去十年,通訊科技的高速進步,已經能達到多方在線互動和集體體驗的地步,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人進行視頻和文字聊天、實時文檔協作和召開虛擬會議。並隨著光纖寬頻和5G行動通訊網路的普及,未來網路能搭載的訊息量以及速度還會繼續提升。
從約會到教育,我們開始期待更加真實、生動的網上互動體驗。隨著我們的技術能力以及使用技術的舒適性不斷提升,我們能够通過“數字交往”所做的事情將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豐富。
例如,可穿戴健康設備也在開發更加强大的生理監測功能,新一代的Apple Watch 4就安裝了心電圖儀傳感器,可以記錄你的心跳和心律。此類生物計量技術創新,結合大型文件共享和視訊會議功能,正在讓虛擬醫療診斷和治療,或者說“遠距醫療”(telemedicine)變得越來越便捷。
據瞭解,目前已有國家利用遠距醫療處理慢性病(處方藥)管理、以及簡單的調劑如線上驗光,可預見未來,心理健康諮詢或是更加複雜的診斷,也將逐步轉向虛擬護理。
source: Euromonitor, 2017年
05 人人都是專家,網路口碑才是王道
知識就是力量,在如今這樣一個所有事情都“一鍵OK”的時代,“人人都是專家”這句話體現了零售商與消費者之間權利關係的轉變。過去,消費者依賴特定的品牌或信息來源選擇所需商品,而現在,企業必須不斷創新、壓低價格、改進和美化產品,才能吸引消費者。
單一信息源的說服力已經遠遠不够。消費者不會再被品牌營銷所誘惑,而是會相互諮詢,社交媒體為“口碑”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使用Twitter、WhatsApp和Instagram分享調查結果和折扣碼,以及交換尋找新産品和買到划算産品的購物秘訣。
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頻繁地探索、發現和利用大量的在綫資源、信息和商店,他們的網購支出也隨之增加。此類消費者通過評論、試用和論壇獲取産品信息,尤其同齡人和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最能影響他們的購買决策。
source: Euromonitor, 2017年
另,由於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消費者也越來越認真地審視和質疑他們所讀、所看和所聽到的一切東西。在西方國家,即使是較爲富有的消費者也會要求自己購買的東西要物有所值,而且也會在網上吐槽糟糕的體驗。
唯一例外是全球的低收入消費者。這個群體很少上網,也沒有時間像其他的“專家”型消費者一樣每次購買都去做深入的調查。
此外,專家型消費者更有可能介于15-40歲之間,而且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網路。
06 拒絕網路成癮,享受「錯過的驚喜」
生活與工作的界綫模糊,個人空間與社交活動難以分離,社交網路給了我們一種理當向他人分享精彩經歷或言論的錯覺。但如今的人們已經開始反思,不再恐懼被社交網路所遺漏,反而更希望能擁有個人的空間,更專注于自己的時間,爲自己劃定界綫,幷更仔細地挑選自己參與的活動,尤其千禧一代在這方面的感受比其他世代更加强烈。
source: Euromonitor, 2017年
另外,對個人數據安全的擔憂,也使消費者更加自己的網路隱私。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非法從Facebook獲取個資,以及中國引進綫上活動監控和製定社會信用系統評級,都加深了這種恐懼。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選擇更加嚴格的隱私設置,將一些App從手機上删除或是遠離社交網路,同時回歸現實生活,專注于做一些自己願意而且可以靜靜思考的事情,而非條件反射和快餐式的盲目互動。
人們開始重回實體店享受搜尋商品的樂趣,尤其是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書籍甚至老式黑膠唱片的銷售額不斷增長,2017年,英國的傳統紙質書銷售額增長了5%,而電子書籍的銷售額則下降了17%。
綫下課程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可現實中的互動,認爲這種互動方式更有助於學習新的技能。一些咖啡廳特意切斷WIFI無線網絡,讓人們遠離客戶電話和工作,也使咖啡廳重新成為休閒放鬆的所在。
07 自我掌控,我可以照顧自己
社交媒體對消費者行爲的控制和影響,使得所有品牌經理和營銷人員無不拼命炒作內容。尤其在奢侈品、食品與營養、美容與最近的道德綠色時裝行業中,炒作尤為盛行。
然而過多的選擇以及過度的宣傳和承諾,讓消費者越來越想要掌握自己的健康,隔絕因為社交媒體而滲透到日常生活裡的“噪音”。崇尚“我可以照顧自己”的消費者積極活躍,但他們追求的是能够簡單、淨化和改善日常生活的服務,而不是那些為他們管理這一切的服務。
source: Euromonitor, 2017年
另方面,這也是對于快時尚、快速美容修復和極端節食法等消費模式的一種反思與回應。這群認為“我可以照顧自己”的消費者强調的是:如果擁有合適的工具,我們就可以很好地照顧自己。他們優先考慮健康、快樂和簡單,並願意為此花費更多,而隨著全球持續向可持續發展轉型,他們也越來關注道德化的消費方式。
08 打造零塑世界
推進創建零塑料社會的消費趨勢發展强勁,2019 年,這一趨勢將進一步發展。
隨著BBC的紀錄片《藍色星球》(Blue Planet)效應,人們開始關注污染自然環境的塑料廢棄物,從食品和飲料的一次性包裝,美容、個人和家庭護理中的塑料微粒,到快時尚行業生產的塑料,正受到越來越嚴格的審查。
各種宣傳活動倡導的環保意識,不斷地鼓勵人們抵制塑料製品。如今的消費者對塑料廢物問題越來越敏感,這正在影響著對他們的購物習慣。過去兩年中,願意為環保包裝的食品和新鮮食物買單的消費者比例有所上升。同樣,重視飲料產品是否採用可回收包裝的消費者比例也呈現增長態勢。
source: Euromonitor, 2015年及2017年
如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行動,力求創造一個零塑料的世界。除了非政府組織的NGO獨立團體外,商業品牌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角色,積極投入其中。例如瑞典家居巨頭IKEA承諾在2020年8月前,所有產品都將使用再生材料生產,並承諾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將逐步淘汰商店和餐館中的塑料吸管、盤子和杯子等一次性塑料產品。
09 快速交付,無礙體驗
隨著消費者的生活越來越忙碌,開始對企業產生更多的期待,希望產品和服務盡可能快速便捷地交付。他們開始更加注重生活效率,而非即時滿足。“我現在就要!”類型的消費者追求一種與其生活方式相契合的無礙體驗(frictionless experience),讓他們可以把更多時間投入到職場或社交生活中。他們越來越喜歡使用App來幫助自己安排生活,並且對那些可以讓他們避免排隊、減少等待時間的創新產品與服務尤其感興趣。
追求效率的趨勢主要由30-44歲的消費者引導,這群人工作繁忙,經濟狀况較好,幾乎一半表示願意為節省時間的産品和服務買單。而在高速發展的國家和地區,這一趨勢更加明顯。2017年,約53.7%的中國的調查對象和超過60%的印度調查對象表示願意花錢來節省時間。
此外,超過45%的受訪女性表示在工作中經常由於時間緊張而感覺有壓力,相比之下,男性受訪者中的這一比例為40%。這表明節省時間的產品和服務對女性消費者最有益。
source: Euromonitor, 2017年
亞馬遜在西雅圖和芝加哥開設的Amazon Go商店,即是以減少排隊來提升便利體驗的案例。消費者進入商店時必須掃描亞馬遜的App,掃描之後商店中的攝像頭和傳感器就會跟踪消費者,在虛擬購物車中支付商品後,消費者可以直接走出商店。在Amazon Go,又以專為午餐高峰時間準備的快餐最受歡迎。
10 增加中的單身家庭
未來十年,全球單身家庭的增長預計將超過所有其他家庭類型,尤其嬰兒潮一代預計將在這一增長中占據很大比重。
老一代人正在改變著單身生活的趨勢。這些人通常在50歲以上,單身生活,多半更富有,雖然有些人是終身單身,但很多人是離婚或喪偶,有些可能還會有成年子女。不過這一代人並不是體驗單身生活方式的唯一一代人。嬰兒潮一代離婚率很高,在他們的影響下,如今的年輕一代中,很多人都拒絕結婚甚至同居。
source: Euromonitor, 2017年
研究不同地區的單身家庭可以發現不同動機。由於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家庭觀念較强,這些地區的人選擇單身生活一般是想追求更簡單、更與衆不同的生活方式。北美地區的人選擇單身生活可能是出於無奈,因為在事業和婚姻之間他們只能選擇其一。至於中國,則是之前的一胎化政策造成了性別鴻溝(男性比女性多 3000 萬),到2030年,中國30歲以上的男性中將有四分之一以上永遠不會結婚。
據估計,到2030年,單身家庭數量將增加約1.2億,比2018年增長約30%。人們對單身生活的偏見正在逐漸消失,甚至還有了這樣一種假說:選擇單身可以讓生活更健康、更充實。
另外,單身消費者與已婚消費者對名牌產品的喜好存在顯著差異,相對於單身人士,有生活伴侶的消費者更願意購買名牌品。這一差異在老年消費者中更為顯著,因爲很多老年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品味並為自豪,對品牌的營銷宣傳會比較排斥。
而且單身消費者更傾向將財務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因爲他們要獨自承擔全部生活費用,這不僅會改變他們的總體預算,還會影響他們的消費選擇。與可以留給子女或轉售的產品相比,簡單、實用和用完就扔的產品是單身消費者的購買重點。這些消費者還更可能購買小包裝的產品,而不會特別熱衷某個品牌或某個忠誠度計劃。
source: Euromonitor, 2017年